由出生、成长、工作以至筹划退休,梁德华的人生足迹都没有离开过观塘。他在鸡寮徙置区成长,60年代便跟着父母在街边推车仔做小买卖,一家六口上下齐心的由街边档打拼到入舖位,由服装店转战至药店 。今天外甥长大成人,梁德华也伴着第三代一同踏进新的一页,让八十后掌舵。实体加上社交媒体吸客,希望家族生意就像舖位面积一样,每一间都比上一间大一点点。
58岁的舅父梁德华很内歛,话不多,但诚恳。外甥多似舅,连第三代「揸弗人」黄嘉豪都一样的怕羞 ,两代男人唯独是谈起家人及生意,才开朗起来。「四兄弟姐妹,我是老二。细细个帮阿爸阿妈推车仔,一件一件衫的卖,到1968年终于在裕民坊开店,以为一直做下去,谁知95年裕民坊一场大火,把我们的舖都烧清光。」廿六年前的事,梁德华还是记得很清楚。
九个月后虽获准再开店摆卖,但梁爸爸自觉年事已高,决定计划退休,逐步把生意交给子女打理。梁德华记得,四兄弟姐妹一直想转型,经过一轮深入研究及资料搜集,最后爸爸听从他们的建议,决定开设药行,命名「泰安」,往后一直伫立裕民坊。
虽说只是卖洗头水、沐浴露和「看门口」成药的药行,但照顾街坊贴身需要,泰安大药行都算是货如轮转。「旧舖大约有五百呎,那时有个阁仔,我们会摆货,因为每日流转大。我们四个分工,我当柜面销售的,他们有些管行政、另一些管货仓,旺季时我们四个都忙得晕头转向。 」
一个忙乱,已经人间几回 ,弟妹的子女们也已长大成人了。随着观塘重建,梁德华一心等候重返裕民坊,今天在裕民里重新开业,第三代人也正式「就位」。地点不变,但店名变了,泰安易名为「凯滙」,药行变了註册药房,八十后的外甥黄嘉豪接棒,他想往后要做的,就是比以前更贴心与贴身地照顾街坊需要。
「我以前也在外面的药房工作吸取些经验,现在跟舅父重返观塘,因为人口比较老化,我要更努力储客源,做註册药房是想生意多元化一点,现代的药房要似小型百货公司,货品种类要齐,即是麻雀虽小,要五脏俱全,所以我攞货比较大胆。」除了实体店,嘉豪还计划开闢网上购物,在社交网站开设凯滙中西药房专页,「想贴近成本价吸客,甚至有些货品会『平过旧舗』,总之希望扩大客路。」梁德华站在旁边,笑瞇瞇的看着外甥论尽生意经,早已盘算未来还有嘉豪的弟弟永豪加入,人脚旺盛,才更贴合他们的目标,扩充业务开分店。
地址︰九龙观塘协和街33号裕民坊YM², L1, 1C1